海西新聞網訊(柴達木日報記者吳婷婷) “這份榮譽,是國家對我們德令哈市脫貧攻堅工作的認可,它既是一份至高無上的榮譽,也是我們肩上的責任。”“這份榮譽,是全市各級黨委和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歸功于全市脫貧攻堅一線的各級干部,歸功于全市廣大群眾的努力奮斗……”
參加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載譽歸來,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的德令哈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局長柴春林,面對記者仍然難掩激動的心情。
沖鋒在前,他是脫貧路上的領路人
走村入戶,他是貧困群眾的貼心人;鉚足干勁,他是扶貧干部的帶頭人。
德令哈市脫貧攻堅取得的每一份成績,都凝聚著各族干部群眾的不懈追求和辛勤汗水。在柴春林和德令哈全市扶貧干部的努力下,通過一系列精準扶貧有效措施,德令哈市貧困人口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不足2970元到2020年底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時的19531.08元;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32867.4萬元,實施100余個扶貧項目,產業扶貧項目累計收益1891.86萬元。
作為結對幫扶干部,業余時間他經常到幫扶對象李萬存家,摸底了解致貧原因及家庭發展需求。那時候,德令哈市柯魯柯鎮蓮湖村沒有村集體經濟,村民收入普遍低。在了解了李萬存家里的情況后,柴春林感慨萬千,全市扶貧到底該怎么扶?從哪些方面扶?工作該如何高效開展……成了他心中的難題。為了盡快了解全市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早上天不亮就起來,晚上九點多村民都要入睡了,還能看到柴春林進村入戶的身影。短短幾個月,柴春林一次又一次地用腳步丈量土地,走訪全市3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走遍42個村的溝溝坎坎,掌握了全市的基本情況,哪個是因病致貧、哪戶是因學致貧、哪個享受五保……一個個數據他牢記心底。
作為一名黨員,柴春林一心為民踐初心。在深入基層后他發現,選準產業、創新機制,充分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增強貧困村、貧困戶“造血”功能,形成強有力的村集體經濟,才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發展方向。為此,他帶領人員不分晝夜積極開展市場調研,謀劃實施扶貧產業園、旅游扶貧、扶貧加油站等特色產業項目。但在這時,柴春林兩耳聽力嚴重下降,影響正常工作與生活,妻子多次勸說他住院治療,但他硬下心腸,仍然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2017年3月,兩耳耳膜穿孔感染,病情實在無法拖延,他入院接受耳膜修補手術;2019年5月,因病情反復,出現間斷性鼻出血,柴春林再次入院進行鼻中隔偏曲矯正手術。住院治療期間,柴春林一直牽掛著扶貧工作,在耳朵纏著繃帶無法接打電話的情況下,他仍然通過手機督促推進工作。
通過他和同事的努力,投入2000萬元的扶貧產業園、投入300萬元實施的西灘村旅游扶貧和2042萬元購置產業用房發展旅游項目、投入1858萬元實施的兩座村級扶貧加油站等項目全部落地實施,截至2020年11月底,產業園項目收益755.81萬元,村集體經濟項目收益523.3萬元,旅游扶貧項目收益97.9萬元,所有收益資金已全部如期分紅。
善謀巧為,他是村民同事的貼心人
“把工作當事業,視貧困群眾為親人。”這是上任以來,柴春林對自己許下的承諾。
德令哈市柯魯柯鎮蓮湖村脫貧戶李永志在13歲時患上了骨髓炎,沒有得到有效治療致使下肢殘疾,2001年父親因患胃癌病逝,弟弟患風濕性關節炎,家里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柴春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入戶鼓勁李永志。“只有先天的殘疾,沒有后天的貧窮,作為家庭的頂梁柱,你不能因為殘疾而不去努力,要樹立早日脫貧的信心。”
2016年,柴春林協調為李永志申請政府貼息貸款5萬元,讓他利用自家庭院大力發展養殖業,當年增收1萬余元。2019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永志聯合蓮湖村3戶村民,成立了德令哈市志盛養殖合作社,發展生豬養殖,目前養殖規模已達到上百頭。
“除了感激,還是感激。”李永志說,“沒有政策和他們的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談到將來的生活,李永志信心十足,“今后,我要加油干,我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
妻子聽力障礙、孩子生病,導致家住德令哈市柯魯柯鎮蓮湖村的李永春貧困,但他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媳婦當上了護林員,還給了我們低保、分紅,以及免費的種子種莊稼……”李永春一一道來。“有困難就說出來,隨時來找我。”“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和我說……”柴春林的一席話,讓李永春心生感謝。“感謝他們對我的幫助,他們特別關心我們,沒有他們,我過不了這個坎兒。”李永春說。
擔當作為是柴春林的座右銘。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將這四個字刻在心里,真正將精力投入到干事創業中去,起好模范帶頭作用。談起柴春林的為人,同事們都豎起了大拇指。“他是我們的榜樣、我們的楷模。”同事張璐說。
盡職盡責,他是鄉村振興的建設人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柴春林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辱使命,以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職工作,履行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繼續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我深知肩上的責任,也曾懷疑自己的辛苦和奔波是否有回報。然而,當看到鄉親們的笑臉,看到全市貧困村一天天的變化,才發現,付出的艱辛、流出的汗水,都是值得的。”柴春林的筆記本上這樣寫著。
脫貧攻堅戰,他打得有聲有色,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說起下一步規劃,柴春林胸有成竹地道出了發展藍圖:結合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抓好“菜籃子”穩產保供、強化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創建、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產業融合發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抓手,有力推動全市農牧業農牧區現代化建設,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充分激發‘三農’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潛力后勁,補齊補實德令哈市‘三農’領域短板,努力開創新時代‘三農’工作新局面,合力鋪展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柴春林說。
情系農村,情系農民,為政府分憂,為百姓解愁,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是柴春林奮斗目標和追求,他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獻愛于農村,服務于農民,在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創造幸福生活的進程中,時刻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面對榮譽,柴春林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把組織的肯定和認可作為鞭策自己前進的動力,他仍在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