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訊(柴達木日報記者郭曲太 田格斯)六月的天峻草原小草吐綠,一場夏雨過后,空氣清新。一望無際的草原煥發出勃勃生機,53歲的尕給加一邊看著牛羊吃草,一邊不停地接打電話安排達爾那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里的工作。他清楚的記著,合作社從2014年5月15日成立以來,他每天接電話的次數越來越多,從早忙到晚,對于他來說,這樣的生活早已習慣了,讓這里的牧民群眾發家致富,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是他最大的心愿。
在達爾那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當知道記者要采訪他時,尕給加用不太流利的漢語熱情地接受了采訪。
2013年,在尕給加的帶領下達爾那村的村民開始籌辦合作社。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49戶牧民積極響應加入了合作社。剛開始,大家都沒經驗,合作社的管理也不規范,還是按傳統模式經營,大半年下來幾乎沒有收益。這些尕給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他及時組織入股群眾去周邊成功的合作社里參觀學習,不斷積累知識、汲取經驗,通過考察學習,大家把學到的經驗用在了干事創業中,通過選舉尕給加擔任了合作社理事長。
合作社成立后,尕給加開始整合所有資源,實行統一規范管理。對49戶村民的牛羊、草場予以整合,利用40萬元政策資金修建了辦公場所和牛羊圈舍,聘請了專業的會計管理合作社資金,放牧、擠牛奶、剪羊毛等工作崗位也都安排了專門人員……這些辦法極大地提高了股東們的積極性,合作社也有了凝聚力。
38歲的尕更友6年前用自己的23頭牦牛入股,現在他們夫妻兩人在合作社工作,不僅在家門口掙錢,而且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對于現在的生活他特別滿意。“剛開始,尕給加多次鼓勵我在合作社入股,當時我考慮最多的就是自己家條件不太好,如果入股失敗怎么辦?但尕給加說,如果失敗了,這些牛他來賠。沒想到入股第一年我家的收入就達到了3萬6千元。2020年我們家的純收入達到了9萬多元,現在我特別感謝尕給加。”尕更友激動地說。
在成長的道路上,尕給加吃過很多苦,也走過很多彎路。“6歲的時候我失去了父親,兄弟姐妹都是母親一人帶大,因家庭條件不太好,我吃過百家飯,睡過百家炕。現在是我回報父老鄉親的時候,我相信,只要我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群眾會信任我,我也相信大家的日子會越過越好。”尕給加說。
如今在天峻草原說起尕給加,認識他的牧民群眾都會豎起大拇指,大家都夸贊他是個優秀的致富帶頭人,有信心跟著他干。尕給加對合作社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他說:“下一步,合作社將吸收更多牧民群眾入股鞏固畜牧業生產規模,促進群眾增收增產;吸收村集體經濟資金以控綁式發展,共謀共贏;依托織合瑪鄉國際攝影小鎮建設,發展民俗旅游、民俗體驗、酸奶加工,進一步拓寬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