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訊(西海都市報記者王秀云)在社會信用體系日漸完善的今天,倘若還抱有僥幸心理屢次失信,或將使自己身陷囹圄,舉步維艱,或將牽連家人受累,耽誤子女,或將受輿論批評,顏面掃地。這不,馬某某就真切體會到被列入失信執行人名單帶來的麻煩,也知道了個人信用的重要性。
“法官,麻煩您把我從失信被執行人曝光名單里刪了吧,我的親朋好友全都來問我怎么回事,真是太丟人了!”7月19日,格爾木市人民法院執行法官接到了被執行人打來的電話:“我現在就給您轉2000元,剩下的下午之前絕對到位。”聽著被執行人“苦苦哀求”,執行法官隔著電話都能感覺到,此時的他正如熱鍋上的螞蟻。
2019年6月,馬某某雇傭李某某駕駛水泥罐車從格爾木往拉薩運送水泥,雙方約定按月結算工資。但是,馬某某在李某某按約定把貨物運送到拉薩后,僅用一張欠條和2000元錢便把李某某打發了。之后,李某某多次向馬某某索要欠款無果,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李某某將馬某某訴至法院。最終,經格爾木市人民法院主持調解,當事雙方自愿達成協議,馬某某于2020年8月15日前支付李某某剩余勞務工資。
然而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馬某某開了一張空頭支票便銷聲匿跡了,李某某無奈之下,向格爾木市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法官接到申請后,立即通過網絡查控、傳統查控調查被執行人的財產情況,并向被執行人馬某某送達報告財產令等法律文書。在多方協調下,馬某某仍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執行法官依法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采取限制消費措施。此時,正值格爾木市人民法院曝光第二批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借助社會輿論影響來督促被執行人盡快履行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馬某某被列入失信名單。
執行法官的良苦用心終于得到了回應,被執行人經歷了如坐針氈的雙休日后,19日一大早就打來電話,當天便把剩余案款全部履行到位,案件得以順利執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