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訊(柴達木日報通訊員 王海琳)黨的十八大以來,天峻縣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的重要指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用“生命線”定位民族團結,堅持把民族團結作為全局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抓,經濟社會發展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各族群眾的生活蒸蒸日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長足進展。
傳承民族文化
構筑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園
近年來,天峻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以奮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樣板縣”“生態保護和治理樣板縣”為戰略目標,通過設立大型宣傳牌、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廣場、修建大型民族團結主題雕塑、設置燈桿道旗、張貼標語等,積極營造民族團結進步的濃厚氛圍。
該縣依托當地民俗文化資源,每年積極承辦各類極具本土民族特色的群眾性文體活動,通過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化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提升各族干部群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讓民族工作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果。
在天峻縣,部分上了年紀的群眾,因地域、文化等原因,一直有不會說漢語或漢語表述不清楚的情況。農商銀行針對此現象,設置“雙語”窗口,全面普及“雙語標識”、安排雙語引導員,有效地解決了部分群眾因語言不通造成的“聽不懂”“不明白”等問題,并在網點營業大廳宣傳展架放置民族團結相關書籍,方便各族群眾在辦理業務時學習民族團結進步相關知識。
堅持平臺驅動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天峻縣實施創建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創建工作機制,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該縣還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舉辦各類民族團結進步主題知識競賽、專題講座、書畫展、文藝演出、講解員技能競賽等活動,使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貼近群眾、貼近基層、貼近生活。
“感謝黨的好政策,也感謝社區的貼心服務,解決了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66歲的格吉加生病住院后,社區志愿者積極主動幫助,并為其到民政局辦理相關救助手續。新源鎮城西社區組建不同特色的志愿者隊伍,“面對面”傾聽收集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主動增加交流互動,掌握群眾所思所想所盼。
天峻縣積極探索社區“石榴籽家園”新模式,組建社區“民族之家”等服務平臺,積極引導各族群眾互嵌式居住生活,深入開展聯動、聯防、聯辦、聯管、聯創、聯抓“六聯建”活動,定期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活動,在傳統節日舉辦“結對子”“手拉手”“心連心”等形式多樣的聯誼聯歡活動,打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系列實踐教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