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司法局不斷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整合律師、公證、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司法鑒定、仲裁等法律服務資源,建成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法律服務區域網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司法行政維護穩定、服務發展、保障民生的職能作用,創新舉措、優化服務,有效提升工作覆蓋面,不斷增強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融合發展,法律服務平臺“再優化”
統籌推進海西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印發《海西州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建設標準和要求,有效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全州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完成32個,占比達72.7%;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完成313個,占比達83.5%。同時加強網絡平臺建設,推動“互聯網+”與公共法律服務深度融合,搭建完成由實體平臺、網絡平臺、熱線平臺組成的“三位一體”立體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法律服務。今年以來,全州訪問12348海西法網21535次,智能咨詢153次,留言咨詢92次,視頻咨詢63次,實時咨詢276次,通過網站申請法律援助11件,法網滿意度評價29人次,群眾滿意度達100%。
規范程序,便民利民服務“再提速”
出臺《海西州法律援助案件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保證法律援助質量,加強對法律援助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完善困難群體專項服務措施,在部分實體平臺為殘疾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輪椅等愛心便民設施,設置無障礙通道,開辟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降低維權成本。同時,推行法律援助、公證服務等為有特殊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延時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跟蹤服務”四項服務工作模式,以實現公共法律服務精準對接社會需求,讓人性化的法律服務溫暖每一名群眾。
送法下鄉,法律服務資源“再下沉”
組織開展“鄉村振興與法同行”活動,推動州府所在地優質法律服務資源下沉、重心下移,不斷優化鄉村公共法律服務產品。開展“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法律宣傳進鄉村”“法治體檢”等系列活動,推動公共法律服務擴面增容、提質增效。搭建新媒體法律服務矩陣,加大海西法網、公共法律服務亭、12348熱線終端機、法律服務觸摸一體機、青小律機器人等智能終端資源向鄉鎮下沉,實現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受理、公證業務預約和其他法律服務事項指引、查詢服務信息等綜合性法律服務,有效破解了基層公共法律服務供給不到位等方面的難題,不斷滿足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提升廣大群眾法律意識和用法能力。
關愛民生,法律援助品牌“再打響”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善服務網絡、統籌整合資源、完善便民舉措,州域服務圈全覆蓋。在全州各級法院、檢察院、看守所、婦聯、工會、殘聯、人社、駐州部隊和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建立法律援助聯絡站,在44個鎮街成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在全州375個村居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室,形成以法律援助中心為主體、工作站為補充的法律援助網絡服務圈,不斷健全網絡、創新機制、規范服務,著力構建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工作體系,為基層困難群眾送去法治溫暖。
。◤埿⒔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