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木市河西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為群眾辦理業務。本版圖片均由西海全媒體記者 祁曉軍 攝
格爾木市司法局、郭勒木德鎮司法所入村走訪調解糾紛。
格爾木市河西街道辦事處用口袋本記錄群眾反映的問題。
海西新聞網訊(西海全媒體 記者祁曉軍 潘娟娟)49所校園被評為市級平安校園、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并入選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連續3次被授牌命名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捧得平安中國建設最高獎“長安杯”、市委政法委獲評新時代政法楷模集體……
這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榮譽,見證著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以擔當作為推進平安建設工作的成效。
平安,是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平安,讓群眾幸福底色更足。
今年,格爾木市緊緊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工作目標,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海西州、格爾木市委平安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及省委“十個一”具體要求,牢固樹立“積小安為大安”的工作理念,按照“整合資源、條塊結合、整體推進、注重實效”的原則,持續深化平安村(社區)、平安校園等行業領域“平安細胞”,拓展平安建設的廣度和深度,推動形成“公眾參與、平安由我”的生動局面。
市級領導聯點“掛帥”構建平安建設新架構
為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州委平安建設有關部署,今年,格爾木構建了“13457”平安建設新架構。“1”即一個考核指揮棒,優化工作機制;“3”即平安辦、專項組組長單位、“平安細胞”牽頭單位3個層面聯動,推動任務落實;“4”即市委、黨(工)委、鄉(街)、村(社區)4級書記齊抓,壓實工作責任;“5”即抓住政治安全、社會治安、社會矛盾、公共安全、網絡安全5類重點防控風險;“7”即以7天為一個周期開展研判調度,及時整改發現的問題,抓好重點工作落實。
按照平安青海建設“十個一”工作要求,格爾木率先推行市級領導聯點指導平安建設工作機制,35名市級領導分別聯點指導70家成員單位和78個村(社區),立足消除重大風險隱患、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重點人員幫教管控、社會治安防控、網格化服務管理等方面進行實地指導,協調解決困難問題。
加強黨對信訪工作的全面領導,格爾木建立市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落實、聯席會議協調、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和信訪局聯動的工作格局,將國家信訪局、省、州督辦交辦的信訪事項和重點人員列為重點工作,分解到各市級領導包案,開展集中攻堅化解,全市信訪案件辦理率和辦結率均達到100%。
大事全網聯動 小事一格解決
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最近,格爾木市河西街道建安社區黨支部書記、網格長馮亞科成功化解了一起婚姻家庭糾紛。
原來,居民李女士反映丈夫下班回家后打游戲不做家務,兩人因此發生了爭執,李女士要求離婚。馮亞科得知后,立即了解情況并介入調解。經詢問得知,丈夫因工作進展不順利,心情比較煩躁,回家后夫妻雙方便發生爭執,F場兩人言語激烈且情緒激動,馮亞科為消除雙方矛盾,便從情、理、法多角度,耐心、細致地勸解夫妻雙方冷靜情緒,勸導雙方相親相愛,互相包容理解。在她的耐心勸導下,夫妻雙方開始心平氣和地交談,丈夫也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向李女士道歉并請求諒解,李女士表示接受丈夫的道歉。
這只是格爾木市基層社區網格員為民排憂解難的一個極其普通的案例。格爾木市河西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晶晶說,河西街道打造“柳韻領航、幸福河西”黨建品牌,推動服務管理向精細化轉變,建立“1+1+1+N”網格服務治理隊伍,發揮社區民警、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樓棟長等人員作用,通過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落實省、州、市委平安建設決策部署中,格爾木市綜治中心聚焦“全科”網格建設、基礎網格科學劃分、專職網格員資格聯審、專職網格員補助預算等業務工作,提升各級綜治中心整體運行水平,表彰十佳專職和兼職“最美網格員”,建立和完善網格化服務管理辦法、基層綜治中心月評比通報制度、網格員考核獎懲制度等,增強四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實體化運行的自覺性。
近年來,格爾木市深化“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發動村(社區)干部、駐村(社區)民警、人民調解員等參與,形成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目前,格爾木市掛牌成立了86個市、工行委、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綜治中心,搭建了“大事全網聯動,小事一格解決”的社會治理工作平臺,選配專職網格員310名,開展治安隱患排查、矛盾糾紛調解、社情民意收集、特殊人群服務、各類政策法規宣傳,實現網格精細化管理和服務群眾“零距離”。
“昆侖義警”助推群防群治
“昆侖義警”是格爾木平安建設中的亮點,始于格爾木市公安局金峰路派出所建立的“金楓義警”。“金楓義警”作為一支群防群治隊伍,協助民警開展治安巡防、隱患排查、警民聯絡和糾紛調解等工作,為推動地區平安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借鑒“金楓義警”成功經驗,2022年7月1日,格爾木市在全市組建了“昆侖義警”群防群治隊伍,由人大代表、退伍軍人、企業職工、出租車司機、社會各行業從業人員等組成,大幅提升了群防群控水平。如今走在格爾木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身著“昆侖義警”馬甲的隊員。據了解,格爾木市目前有1100余名“昆侖義警”協助民警開展治安巡邏、應急救援、糾紛排查化解、法律政策宣講、護校安園等工作,實行“積分制”兌現獎懲。這支新生力量,為實現警民聯動、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水平增添了新活力。
格爾木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菊說,今年以來,格爾木市深入貫徹省州平安建設部署要求,以平安建設為“總”,以平安青海建設“十個一”工作要求為“綱”,全力抓好落地落實,力爭在平安建設“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以平安促發展,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化解矛盾糾紛2000余起
2022年5月,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有一戶村民家人去世,但這家人把逝者安葬在了另一戶村民的墳塋內,引發兩家人矛盾。據郭勒木德鎮司法所所長許正;貞,兩家人互不相讓,當他了解這件事后,立刻聯系村委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和村委會工作人員一起去調解這起矛盾糾紛,許正海還邀請法律顧問到現場,經過多次入戶、耐心細致地調解,最后這家人同意3個月內把墳遷走,避免了矛盾的升級。
許正海說,調解需要掌握工作方法,比如用一些柔性調解方法,為雙方提供茶水,讓當事人心情放松,緩和現場緊張氣氛,這樣可以更好地化解矛盾。
今年,郭勒木德鎮整合資源建立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推動“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組織網格員、人民調解員、村警等力量化解糾紛,共排查化解矛盾糾紛655件,調解率達99.7%。格爾木市司法局副局長宋瑞兵介紹,格爾木市司法局以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為主力,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為基礎,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為補充,成為平安建設工作一大亮點。
近年來,格爾木市司法局先后榮獲全國組織宣傳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唐古拉山鎮被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稱號,3個司法所被評為省級“楓橋式”五星司法所,4名調解員分獲省、州最美人民調解員稱號,1名所長榮獲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稱號。今年,格爾木市人民調解組織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455件,涉及金額達65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