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融媒 記者巴圖那生 攝
海西新聞網訊(海西融媒 記者李秀玲 巴圖那生)一排排房屋規劃整齊、一條條道路干凈整潔,路燈、健身器材、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隆冬時節,走進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紅柳村,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幅暖陽照耀下的美麗鄉村的動人畫卷。
描繪鄉村新藍圖,打造鄉村新景象,探索富民新路徑,增添鄉村新內涵。自“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實施以來,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正在高原大地如雨后春筍般興起。
近年來,我州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著力從住房建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村莊環境整治、產業發展5個方面進行規劃建設,傾力打造美麗鄉村新樣板。
“現在環境變好了,生活品質也越來越高了,我在村里合作社上班,下班了在村里轉轉,環境好,心情也好。”紅柳村村民蘇生英高興地對記者說。
紅柳村駐村第一書記桓國平說起村里的變化也是自豪感滿滿:“這幾年,村里集體經濟發展得好,大家的收入也穩定,我們村先后獲得了‘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1年鄉村振興示范村’等光榮稱號。”
無獨有偶,烏蘭縣茶卡鎮的巴音村也是這樣一個經歷了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大踏步追趕,實現了華麗轉身的村莊。
巴音村2013年通過城鄉一體化搬遷項目,從小水橋整體搬遷到茶卡鎮,全村群眾通過流轉土地、草場,在鎮區、旅游景區打工,借助區位優勢和土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探索發展經營農家樂、牧家樂、餐飲、家庭賓館等方式增收,進一步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截至目前,巴音村開辦家庭賓館、農家樂35家,現有客房328間,床位756個。通過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各類涉農項目、資金的大力投入,村內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日趨完善、人居環境得到了有效提升,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配套,垃圾和環境整治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整潔有序,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建設總體上達到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要求。
“美麗鄉村建設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村莊道路的硬化和綠化,讓我們的出行更加方便。太陽能路燈的安裝,不僅照亮了我們的夜晚,也讓村莊更加美麗,這些變化讓我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農村的關懷,也讓我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巴音村村民王國學這樣對記者說。
紅柳村、巴音村只是我州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縮影,我州依托特色優勢資源,以大力發展德令哈市紅光村田園綜合體、都蘭縣多村聯動路衍經濟、烏蘭縣茶卡村鄉村旅游民宿等為統領,將美麗鄉村建設與特色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海西特色的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徑。
“我們在建設中,堅持以點帶面、點面結合、以示范帶動,引領群眾積極行動起來,在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農民增收渠道的同時,通過美化環境、增加排水設施等,不斷改善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建科科長李紅明說。
自2014年“高原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我州累計投入資金5.22億元,對全州82個行政村開展“推進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活動,涉及農戶13491戶。截至目前,已享受過國家及省級補助政策的村莊有273個,占全州村莊總數的 91.92%。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們將加強管理,確保各項建設任務高質量完成,同時積極探索適合我州實際情況的鄉村發展模式,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金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