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訊(海西融媒記者 林曉明 通訊員 李吉娜)近日,記者走進德令哈市巴音河西村,映入眼簾的是20余座整齊排列的溫室大棚,里面種了菠菜、豌豆尖、上海青、辣椒、蒜苗、生菜等有機蔬菜。
種植大戶姜勇看著大棚里長勢喜人的豌豆尖,激動地說:“我和愛人從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就來到這里,今年孩子即將大學畢業,對德令哈這個地方非常有感情,這里可以說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承包大棚種植蔬菜、水果,雖然比較累,但平均每年有大概10萬元的收益,感覺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在巴音河西村的食用菌大棚中,一簇簇水靈的平菇長勢喜人。村黨支部書記張海安告訴記者:“我們村種植的食用菌是試種項目,培育比較成功,市場反應也比較好,幾乎每天都有商戶前來預訂。現在還試種了羊肚菌、金針菇、小圓菇等品種。”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德令哈市巴音河西村立足資源優勢、做好產業文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發展綠色有機蔬菜大棚特色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群眾打開了一條綠色增收的渠道。
“溫室大棚建好當年就見效益了,里面種植了十幾種蔬菜,特別是去年冬天試種食用菌在德令哈是首家。蔬菜大棚修建以后帶動了本村1000多名村民就業,村民到大棚干活一天最多能有140元的收入。”張海安還告訴記者,“冬天種食用菌、綠色蔬菜,夏天種有機蔬菜、水果,溫室大棚能不斷帶來收入。”
巴音河西村溫室大棚蔬菜種植項目通過“黨支部+種植基地+農戶”運營模式,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形成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實現種植戶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有機結合,在提高種植戶家庭收入的同時,每年還可為巴音河西村增加集體收入2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