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訊(海西融媒記者 吳婷婷)“一號文件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法寶’,是鄉村振興的‘導航圖’,是實實在在為我們老百姓謀福祉的好政策。”近日,在烏蘭縣茶卡鎮組織召開的農村牧區工作會議暨一號文件宣講動員會上,烏蘭縣委黨校講師任迎邦作了培訓宣講。
茶卡鎮堅持“群眾在哪里,黨的聲音就在哪里”的理念,將家庭院落、牧區牧場、田間地頭打造成宣講的“主陣地”,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作為一名宣講隊員,我們要把中央一號文件涉及的主要內容及時宣傳給群眾,讓群眾了解各項惠民政策。”來自烏蘭縣委宣傳部的宣講隊員吳仲強說。
自一號文件宣講工作開始以來,茶卡鎮及時動員部署,確保一號文件宣講取得實效。同時,邀請縣委黨校講師緊緊圍繞主題,面向參會人員針對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農牧民增收以及醫療、教育等民生內容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進一步幫助鎮黨政班子成員、各宣講組成員、第一書記、支部書記吃深吃透吃準政策內容,全面掌握一號文件內容和總要求,為有力有序推進宣講工作提供了保障。
“中央一號文件總體框架可以概括為‘兩個確保、三個提升、兩個強化’。大家先看看這個宣傳冊,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我等會向大家進行詳細的解釋。”茶卡鎮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頭雁效應,把庭院當成講臺,將地頭變成課堂,針對群眾關心的新政策,積極開展“點單式”宣講服務。宣講干部走村入戶,用“拉家常”的方式說給大家聽,將政策中的“官方話”轉為群眾易懂的“大白話”,使政策宣講更加接地氣。同時,各宣講組通過張貼宣傳橫幅、制作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等宣傳方式,借助“天空之鏡黨旗紅”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廣播、LED顯示屏等媒介,讓黨的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山水酒店廚房抽油煙機排風口噪音過大,影響茶卡村附近民宿游客入住體驗。”“我們村缺乏實體產業支撐。”“夏艾里溝村納木哈地區有21戶村民道路通行困難,需修建17公里村級沙石路”……在鎮政府三樓會議室,一個個問題傾吐而出,現場工作人員聚精會神聆聽,不時提筆記錄。
茶卡鎮深入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開展黨政主要領導公開大接訪活動,提前發布公告,采取先預約登記后接訪的方式進行。組織召開黨政領導干部大接訪會議,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回應群眾關切,詳細了解問題癥結所在,現場研究解決辦法,能直接解決的現場予以處理,不能當場解決的做好登記備案,匯總形成《大接訪問題清單》,并列明反映人、問題類別、責任領導及解決措施,積極對接相關部門及時協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把集中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重要方式,針對“大接訪”活動收集整理的問題,優先進行分批分類處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切實推動從解決“一件事”向辦好“一類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