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訊(海西融媒記者 吳婷婷)初春的都蘭縣香日德鎮寒冷尚未退去,卻是一派忙碌景象,黨員干部們冒著寒風,為新一年老百姓的農業生產匆忙奔走。
近日,香日德鎮激活一號文件宣講新模式,豐富宣講隊伍、拓展宣講陣地、融合本地特色,著力把“文件語”變成“家常話”,把政策紅利轉換為發展實效,讓群眾聽得懂、用得上,讓一號文件宣講“熱”在基層,確保打通基層宣講“最后一公里”。
把“話筒”遞給黨員干部,“家常話”讓宣講走深走實
“全體宣講組成員要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上,率先吃透文件精神,要當好宣講活動的‘領頭雁’,充分結合春耕備播、安全生產、環境衛生整治等近期重點工作,全力做好宣講工作。”香日德鎮黨委書記劉國虎說。
為切實將黨的好政策、好聲音傳入尋常百姓家,鎮黨委、政府督促全體宣講隊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上,做好先學一層、學深一步,真正將一號文件精神把準吃透、了然于胸,切實領會、深刻把握其中蘊含的精神實質和精髓要義,及時到村開展一號文件宣講活動,以村民最為關心、關注的問題作為切入點,將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強農惠農利農政策宣講做到宣講接地氣、宣講有土味,切實把一號文件精神送到村民心里、腦里,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把“現場”搬到田間炕頭,“多彩課堂”讓宣講入腦入心
“聽說村民廣場的宣講跟我們農民有關,第一時間我就跑過來聽聽都講了些啥。” “宣講活動讓我們感受到黨和政府對農村發展的重視,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我要帶頭學習好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為村里的發展積極出謀劃策。”
各宣講組發揮自身優勢,采取集中宣講、方言闡釋、雙語講解等方式向群眾廣泛宣傳黨的惠農富農政策,充分利用移風易俗大廳、紅色影院、農機服務站、田間地頭等場所,把春耕備播、農機具購置補貼、醫療養老政策等貼近群眾生產生活的政策舉措送到各村、送到田間、送到炕頭,通過多種語言,選擇廣大農牧民容易聽得懂的方式,用“鄉音”傳遞“黨音”,用“真情”傳遞“黨情”,讓理論宣講更接地氣、暖民心,為農民群眾走好鄉村振興路鼓勁打氣。
把“菜單”交到群眾手上,“服務群眾”讓宣講見行見效
“大伙兒還有啥問題,現在就可以直接跟我反映,政策方面有什么不懂的,或者目前有什么實際需求需要解決的,都可以告訴我們,能解決的我們一定第一時間解決。”“馬上就要春耕了,春灌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天轉悠的時候看到水渠里有很多淤泥還有沙土和石塊,到時候引水肯定會受影響。”
各宣講隊堅持“群眾想聽什么就點什么,宣講活動就講什么”的原則,征集和梳理廣大村民各方面的意見和需求,制定“惠民政策”“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宣講菜單”,讓村民“點單”,宣講員現場“接單”,通過“村民點題、現場答疑”的方式將惠民政策傳播到基層。同時,著眼于解決村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幫助村民開展春耕備耕前期準備工作,清溝渠、保用水,提供務工就業信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切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今后,香日德鎮將繼續以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宣講形式,進一步擴大宣講覆蓋面,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持續發力,堅持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解群眾之“憂”,幫群眾之“需”,確保本次活動有廣度、見深度、顯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