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行動果斷、聽從指揮、避險姿勢要記牢
“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疏散”;“能跑則跑,不能跑則躲”;“不能跳樓,不能盲目外逃……”大地震發生時,情況十分復雜,究竟采取哪種方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迅速做出抉擇。
一是行動果斷。從主震發生到結束一般只有十幾秒到一分鐘左右的時間,當感應到上下顛簸震動時,可迅速跑到跨度小的空間或相對安全的地方躲避。一般來講,抗震能力強的房屋可躲到具備支撐能力的物體旁,如承重墻角、構造柱與承重墻形成的安全三角區,或承重墻邊的衛生間;如房屋抗震能力較弱,跑得及時則能成功避險。
二是聽從指揮,有序行動。在公共場所,要聽從指揮,鎮靜避險,避免擁擠、踩踏傷亡。
三是記住基本的避險姿勢。要伏而待定,不可疾出,蜷曲身體,降低重心,伏地抓牢,遮擋頭部等。
自救|震時及震后自救互救方法有哪些?
“地震時如自己不幸被埋壓,要想方設法讓所處空間保持通風,確保呼吸暢通,這是自救的第一步。”分析判斷好所處環境后,可嘗試搬開身邊可以搬動的碎磚瓦等雜物,擴大活動空間;如無法移開,不能勉強挪移,以防止進一步倒塌。如果不能脫險,應盡量減少活動,保存體力,設法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
震后互救是幸免于難的人員對被埋壓人員的救助,是在救援隊伍到達前減少人員傷亡的最有效辦法。互救的基本原則是行動要快、目標要準、方法得當。主要的互救思路是先救命、后救人;先救近,后救遠;先救易,后救難;先找人,后救人;先保體力,后施救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