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海西供電公司供圖
海西新聞網訊(海西融媒記者 吳婷婷 李穎紅)千里銀線一米一米延伸,高聳電塔一基一基立起,強勁電流循著條條電纜漫卷奔流,給海西百姓帶來了物質生活和精神層面的嬗變。四通八達的電流,串起高樓大廈和千家萬戶,連接城市鄉村,進入千家萬戶,送去光明和幸福,也見證著海西70年的變遷。
點燃星星之火,
海西電力實現大發展
海西電網從空白起步,逐步壯大,由弱變強,電壓等級節節攀升,輸送能力屢創佳績,供電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性跨越。
1955年,都蘭縣投建了海西州第一座小型柴油發電廠,開啟了海西有電的歷史;1958年,第一座火電廠在大柴旦建設;1964年10月,在烏蘭縣銅普鄉都蘭河上建成了海西州第一座水電站;1999年,第一條330千伏線路進入柴達木盆地;2010年,國內首個高海拔兆瓦級風電項目——錫鐵山3兆瓦高原風機試驗項目開建;2013年6月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建成投運,海西電網與甘肅、新疆電網相連……一組組躍動的數字,在70年的浩蕩長空中,標注出海西電力發展巨變的歷史坐標。如今,翻開海西電網地理接線圖,橫貫東西南北的一條條輸電線路如同一條條巨龍,在海西上空翩翩起舞。
“海西電網自1999年第一條330kv輸電線路進入柴達木盆地,拉開了海西大電網的建設序幕,隨著青藏聯網工程、新疆二通道工程的建設投運,海西電網發展進入‘快車道’。”國網海西供電公司副總工程師、運維檢修部主任李龍說,“如今,海西西部電網形成‘8’字形骨干網架,北聯甘肅、南送西藏、西聯新疆、東接青海主網的交直流混合形樞紐電網,未來海西電網將持續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引擎。”
海西電網的發展承載著電網人的夢想,凝聚著電網人的汗水。一代代電力人砥礪奮進、接續拼搏,用智慧和汗水在海西大地上繪就了壯麗的光明畫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海西電網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網電壓等級不斷攀升,輸送能力持續突破,供電服務不斷提升,實現了巨大跨越。
格爾木市安泰苑小區居民馬占琦說:“現在搬進了樓房,家里的電器越來越多,用電特別方便,生活也越來越好。”
點亮萬家燈火,
用電能力實現大飛躍
在海西大地,充足的電力點亮了萬家燈火,為海西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實現形式,建成冷庫及牛羊肉加工車間,打造“唐古拉牦牛”和“唐古拉藏羊”國家地理標志綠色品牌,實現生態畜牧、環保加工、綠色銷售一條龍式可持續發展產業鏈。
走進格爾木市崗尖蕃巴商貿有限公司,只見達爾瑪和仁措兩口子從冷庫里搬運著牛羊肉,稱重、分揀、打包、發貨。格爾木市崗尖蕃巴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達爾瑪說:“我們有冰箱、冰柜、冷庫、切割機等,電力公司經常過來給我們檢查和維修線路,有問題也及時幫我們解決,真的是特別方便。”
“這幾年唐古拉山上的水草越來越好,放牧的數量減少了,牛羊的質量提高了,唐古拉牌草膘肉的牌子更響了。去年公司年發貨量達到46噸,預計今年能突破50噸。我們在天貓電商平臺進行了注冊,希望全國人民都能吃上來自青藏高原純凈無污染的牛羊肉。”達爾瑪的妻子仁措說。
目前,海西供電公司已經建成結構合理、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現代農村電網,實現居民生活用電不愁、農村動力用電不愁、電能質量有保障。從“一條線”到“一張網”,從“有電用”到“用好電”,海西電力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背后則是幾代電力人的努力與奮進。
用上電到用好電,
供電服務實現大提升
當夜幕降臨,高原小城的霓虹燈、酒店商場五顏六色的裝飾燈、廣場的太陽燈、大街兩旁排列整齊的路燈、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燈、千家萬戶的照明燈交匯成一片燈的海洋。
國網海西供電公司退休職工、青海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海西州攝影家協會主席何啟金在海西工作了35年,從事電網工作28年,他是電網發展的參與者,也是電網發展的見證者。他說:“海西電網有三大變化,一個是供電方式的變化,從柴油供電到煤炭供電再到小水電,大電網進來后,海西的電網非常堅強;第二個變化是有城市的地方,有居民的地方,有牧民的地方,就有海西電網;第三個是電能質量的轉變,最早時一個燈泡也不亮,現在供電半徑強大,電能質量提高了。”
“電,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新生活,更是與時代同頻共振,還有廣大牧民群眾發展能力的提高。”作為青海“三區三州”電網建設的受益者,天峻縣江河鎮莫合拉村二社原黨支部書記娘什吉感慨道。
走進天峻縣35千伏江河變電站,一條條銀線從站內延伸而出,將源源不斷的電能輸送到草原深處,為經濟發展、百姓致富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保障。該工程是國網海西供電公司2020年15項“三區三州”電網建設項目中的一項,于當年5月28日建成投運。
“2014年9月28日,村里用上了光伏發電。那天全村人穿上節日的盛裝,圍著篝火跳起了鍋莊。”達爾排說。
2016年至2018年,江河鎮的產業快速發展。用電負荷也逐年增長,2018年12月已增長至3000千瓦。這一年,莫合拉村脫貧摘帽。
“農田灌溉、飼料加工都離不開電。光優板的電只能維持照明,手機充電要到鎮上。”達爾排說,村民們生活越來越好,對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電”亮百姓幸福生活,“電”靚高原織錦繡。電力的發展讓高原人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一個嶄新的海西、一個飛速發展的海西,已然展現在大家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