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訊(海西融媒 記者 吳婷婷 通訊員 張曉蘭)都蘭縣借助綠色算力思維,充分挖掘綠色算力創新應用潛力,賦能數字化智慧農業,加速孵化和生成本地化、特色化的全新綠色算力應用場景,全面提升農牧業生產的效率和可持續性。
充分發揮都蘭縣光能資源豐富的優勢,建立2個耕地質量監測站點、13個氣象監測站及2個水文監測站,為調整農業結構和重要農事活動提供科學的指導和直接的服務,實現作物生長的精準監控與土壤管理;在枸杞、杭白菊等作物種植過程中,因地制宜引進水肥一體化設備,通過定量調控,加大肥料利用率,并持續加大基于農機農業融合的蘺架栽培等技術推廣,在生產上逐步實現產量和品質優良的目的;拓寬智能化設備的運用領域,在蘿卜種植中引進最先進的GPS導航播種技術等行距精準的播種技術有效保證出苗均勻。
率先在全省建立鄉村振興和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專家智庫,成立科技員特派工作站,并持續加強與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聚力提升全縣農牧業從業者數字化素養;依托全國最大的有機枸杞種植基地,構建枸杞產業大模型,運用大數據方法科學、客觀、系統地反映柴達木枸杞產業鏈主要環節的供求關系,為枸杞產業生產種植、政府監管、貿易決策提供有效參考。
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預測,將都蘭地基遙感垂直觀測系統與現有的高空氣象觀測系統等多種觀測設備協同觀測、優勢互補,形成大氣溫、濕、風、氣溶膠和水凝物等氣象要素三維立體監測網,并利用衛星遙感和GIS技術,制作草地長勢遙感監測、積雪遙感監測等決策服務產品;積極運用無人機飛防技術,開展農作物有害生物專業化統防統治,加強智能化設備在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場景的應用,著力提升縣域綠色農牧業發展水平。
都蘭縣現已形成5個新能源發電規劃區,清潔能源產業資源豐富,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中,推動農牧業生產和綠色算力融合發展的潛力巨大;依托AI分析多元數據,健全枸杞交易中心智能化信息庫,通過云端枸杞品質對比,實現數字化枸杞產品定價控價;利用智能傳感器和邊緣化計算技術,建立智能病蟲害管理系統及智能化監測環境數據系統,著力優化種植、養殖決策,健全農畜產品溯源管理數據庫,建立統一的農機具調配使用“大平臺”,實現農業生產作業期間農機具科學統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