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具有獨特的旅游資源。論文化,巍巍昆侖,有著“萬山之祖”的重要地位,博大精深的昆侖文化深刻影響著歷代先賢、文人墨客。論景觀,柴達木大地擁山攬湖、山水奇勝,如一幅賞心悅目的畫,令人陶醉其中。論民風,青藏高原民風淳厚、熱情好客,如一個溫馨和睦的家,讓人賓至如歸。
眼下,面對文旅融合的新機遇,格爾木市依托鄉村文化、城市文化、昆侖文化等獨特文化資源,打造品牌、塑造精品,且懷詩意赴遠方,推動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
公共文化建設日趨完善
近年來,格爾木市不斷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群眾文化生活日漸繁榮,組織實施文化館、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改擴建、村級文化活動室、城市書房等一批重點文化項目,目前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全市現有文化館1個(部頒二級館)、圖書館1個(部頒二級館)、博物館1個,影劇院3個,文化活動公園3處,大型文化廣場7處,會展中心1個,城市書房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4個,社區文化活動室28個,村級文化活動室39個,農(牧)家書屋40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市級支中心1個、村級服務點42個,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1個,全市文化服務場館(站、室)覆蓋率達到97%以上,群眾文化活動參與率達到60%以上,惠及全民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形成,“十五分鐘文化圈”基本閉環。
公共體育建設發展良好
據統計,全市重點建設足球場、籠式足球和多功能運動場項目,現有體育館1個,體育場1個,農牧民體育健身場地48處,全民健身路徑180余處,2023年新建、升級改造二代智慧健身路徑3處。體育場、文化活動中心、兒童公園廣場、昆侖花園廣場、新區健身步道等室外晨晚練地點10處,石油基地職工活動中心、水電廠職工活動中心等各大企業健身場所10余處,目前建成百姓健身房3個,社區體育健身場所覆蓋率達100%,城鄉體育設施網絡基本形成,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88㎡,“15分鐘健身圈”基本閉環。與此同時,不斷加強體育社會組織建設,全市現有大型綜合性健身俱樂部2家,會員3000多人;射箭、武術、跆拳道等體育運動協會40余個,會員3000余人;有規模、有影響的民間健身團體及廣場舞隊等20余支,穩定會員2000余人,各類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809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38.6%,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和科學健身素質普遍增強,逐步實現“體育生活化、生活體育化”,推進“人人運動”向縱深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有力
截至目前,格爾木市共有4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列入各級名錄,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8項、州級16項、市級20項,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9人、州級64人、市級76人。省級“青繡”培育企業2家,省級“青繡”扶貧工坊1家。申報刺繡傳承基地、蒙古族那達慕傳承基地等8項州級傳承基地。申報命名郭勒木德鎮國家級木雕刺繡之鄉和烏圖美仁鄉國家級那達慕之鄉,普查申報工作得到有序開展。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194份,文字共計30余萬字,攝像1300余分鐘,拍攝照片1900余張。
旅游景區提檔升級
格爾木建政70年以來,依托區位優勢和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堅持以推動全市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為重點,以高品質生活為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為抓手,大力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全市已建成4A級旅游景區3個(將軍樓公園、察爾汗鹽湖、昆侖山旅游區),開辟有青藏高原汽車探險游、昆侖山道教尋祖游等獨具地方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8條。全市建設有游客集散中心2座、游客接待中心3座、野奢文旅小鎮1個、方程賽車賽事城1座、自駕車營地1座,建成重點旅游景區點及旅游沿線各類旅游廁所40余座。目前重點開發建設西王母瑤池、昆侖山大峽谷、胡楊林沙漠公園、鹽湖文旅康養小鎮、東臺吉乃爾湖死海等旅游景區(點)。
新時代新征程,格爾木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旅游業迸發新動能,正書寫出越來越精彩的文旅融合大文章,繪就“詩與遠方”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