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訊(海西融媒記者 邊亞波)2025年全國兩會提出“體重管理年”,讓健康體重成為老百姓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對于青海地區的人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次重新審視飲食習慣、調整生活方式的好機會。
青海的飲食文化獨具特色,手抓羊肉、牛肉面、焜鍋饃饃……這些美味承載著高原人的熱情與豪爽,但也悄悄帶來了健康隱患。近年來,青海人的體重問題越來越突出,超重、肥胖的比例逐年攀升,隨之而來的是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年輕化”。據青海省衛生健康委統計,2024年全省成人超重率已超過35%,肥胖率達15%,部分城鎮地區甚至更高。與此同時,慢性病導致的醫療負擔逐年加重,成為影響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走進各社區、醫院,隨處可見的“三高”人群提醒著我們: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為什么體重管理這么重要?簡單來說,多余的體重就像是身體背上的包袱,走得越久,負擔就越重。醫生們常說,肥胖是百病之源——血壓高了、血糖不穩了、關節磨損了,甚至晚上睡覺打呼嚕都可能和體重有關。青海省衛生健康委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里,因肥胖引發的慢性病就診率增長了近三成,這個數字讓人不得不重視。
說到青海人的飲食習慣,面食和牛羊肉絕對是主角。早晨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中午幾個饃饃,晚上再來頓手抓羊肉,這樣的飲食結構雖然過癮,卻也讓身體悄悄囤積了過多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再加上高原氣候寒冷,人們更偏愛高鹽、高油的食物,久而久之,腰圍越來越寬,健康卻越來越遠。
健康體重并不意味著要放棄美味。青海人完全可以吃得既滿足又健康——比如吃牛肉面時多加些青菜、少喝點湯;吃手抓羊肉時選擇瘦肉部位,搭配新鮮的生蒜和洋蔥解膩;饃饃可以換成雜糧的,既頂飽又不容易發胖。做飯時可以在做飯時多用蒸煮燉,少用油炸,讓全家人都吃得更清淡些。
除了吃,動起來同樣重要。青海人愛跳鍋莊,愛逛茶園,愛“浪山”,這些都是很好的活動方式。每天抽出半小時快走、跳舞、散步或者干脆多走幾步路去買菜,積少成多,都能讓身體更輕盈。特別是上班族,別總坐著,每隔一小時起來活動活動,對身體大有益處。
現在,青海各地已經開始行動起來。社區里辦起了健康飲食講座,醫院開設了體重管理門診,就連餐館也在推出“少油少鹽”的健康套餐。在幾個社區活動室里,參加活動的居民們也互相監督體重變化,分享健康食譜,形成了很好的氛圍。
改變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為了健康,值得慢慢來。2025年的這個“體重管理年”,或許就是青海人開啟健康生活的新起點。記住,管住嘴不是要虧待自己,邁開腿也不是要累壞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讓健康成為習慣,這才是最重要的。畢竟,好身體才是享受美食、領略大美風光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