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訊(海西融媒記者 李陽)去年,來海西旅游的不少游客打卡景點、美景時,在網絡平臺上反映最多的就是環境衛生,高速公路的服務區、停車港灣和一些熱門景區等場所,食品袋、塑料瓶隨意撒落,簡易廁所無從下腳。城市周邊有樹有水、有花有草的地方,也成了市民休憩燒烤的首選之地,游玩結束后破碎的酒瓶、凌亂的塑料包裝袋極為刺眼。
隨著氣溫逐步回升,獨屬于青海人民的“浪山”模式已經打開,清明假期,海西州接待國內游客8萬余人次,同比增長約73%,顯示2025年的海西旅游已經正式掀開序幕。然而,與火熱的網紅景點、沉浸的體驗感不相稱的環境衛生問題,在今年,是否依然是刺痛我們的焦點?
旅游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整體性,高品質、沉浸式的旅游體驗感也考驗著文旅、市監、交通等部門的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對此,所有涉及旅游上中下游產業的職能部門都要主動作為、形成合力,科學謀劃、工作前置,采取增加垃圾桶點位、提高垃圾清運頻次等舉措,切實解決垃圾問題。廁所既是高寒、生態脆弱地區的共性難題,又是游客反映的最大問題,對此,我們更要下狠心、用狠勁,做好旅游高峰期的客流量分析,科學合理增加適合本地實際、又能保證高峰期游客需求的流動性公共廁所,加強高速公路服務區、國省道沿線、旅游景區公共廁所的管理,最大力度解決廁所難題。有溫度、有力量的舉措,才是做好海西旅游、歡迎全國游客的最有效宣傳。
同時,文明旅游,也需要我們每個個體的共同參與。“無痕旅行”的文明理念已被越來越多的游客所接受。大家愛青海、來海西,行走在海西的每一片森林、草原、荒漠、濕地之間,在欣賞美景的同時,自己也成了柴達木沿途的最美風景。在這里,呼吁大家在旅游休憩中,杜絕亂扔垃圾、破壞生態等不文明旅游現象,以自身行動尊重自然,保護好海西的生態環境,帶走的是美好的回憶,留下的是最美的環境。
當文明在游客與自然的共呼吸中同生長,當游客的體驗感在我們的服務中變得更美,路途上的文明就是柴達木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