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建成投運
紅崖
烏蘭文旅推介(深圳)
冷湖火星實驗室
火星營地周邊天然溫泉(俄博梁雅丹地貌溫泉)
黑獨山 海西融媒通訊員 潮娃 攝
自駕前往火星基地
海西新聞網訊(文/海西融媒記者 浩爾娃)海西,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絕美畫卷,每一處都藏著驚喜,每一步都能邂逅詩意。在這里,城市與鄉村各展風情,文旅產業更是活力迸發、蓬勃向上,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動人樂章。
回望2024年,海西州文旅事業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優異答卷。文化事業繁花似錦,旅游業態穩健前行,F已構建起業態豐富、層次分明的文旅矩陣,涵蓋20家A級景區、3家省級紅色旅游經典景區、80余家星級飯店等多元業態。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2055.22萬人次,旅游收入達105.3億元;2025年增長態勢迅猛,截至目前,接待游客358萬人次,同比增長25%,收入17.81億元,同比增長22.36%,預計全年游客量、收入雙增長20%,穩居西部文旅發展前列,成為區域經濟增長新引擎。
項目攻堅 建設爭先
今年以來,海西以項目建設為強勁引擎,驅動文旅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一個個重大項目如璀璨明珠接連落地,既夯實產業根基,又推動業態升級,成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其間,全新打造的紅崖火星地貌景區憑借獨一無二的外星地貌奇觀,迅速晉升為3A級景區,成為游客心中的“網紅打卡地”;柴旦往事景區則深挖歷史底蘊,以懷舊風情吸引八方來客,成為文旅融合的新典范。為了讓“金字招牌”茶卡鹽湖煥發新活力,景區投入3億元,引入智慧旅游等前沿技術,改造升級主題火車站點,讓傳統景區成功“觸網”,實現華麗轉身。
12個文旅重點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涵蓋百湖沙漠、紅崖火星地貌等,累計完成投資4.49億元,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能。同時,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2580.02萬元,對公共服務相關設施進行全面升級,讓文化“軟實力”與旅游“硬實力”深度融合,為游客帶來更豐富的體驗。
海西緊緊抓住文旅發展的好勢頭,正式按下了文旅產業升級的“快進鍵”!今年,40個全新文旅項目扎堆開工,總投資超10.6億元;21個續建項目也一刻不歇,16.78億元資金持續“輸血”,全力推進工程進度。
新開工項目和續建項目并肩發力,就像給海西文旅裝上了兩臺超強發動機,發展動力拉滿!這不僅讓海西老百姓看到家鄉一天天變美變好,也讓全國各地的游客都注意到了這個寶藏旅游地,讓海西在文旅賽道上跑出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精招破局 實效盈倉
近年來,海西州以精準招商為“強磁場”,持續激活文旅產業發展新動能。這兩年,從項目謀劃到落地簽約,每一步都踩準發展節奏,既展現了“大格局”,也做足了“實功夫”,讓好項目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2024年,海西精心謀劃儲備紅一鐵路等37個文旅招商項目,就像提前畫好了“藏寶圖”,吸引各路投資者的目光。當年成功“牽手”東臺吉乃爾湖死海景區等4個優質項目,擬投資7.4億元,這些項目就像播下的種子,為文旅產業發展孕育新希望。
今年,海西以雷霆之勢開啟強勁招商之旅,成績斐然。謀劃儲備了黑獨山生態旅游、“彩虹谷”旅游綜合開發、U型公路建設項目等共計44個重大項目,勾勒出一幅宏偉的招商藍圖,計劃招商金額高達69.9億元,規模空前。
目前,“彩虹谷”與黑獨山生態旅游開發等4個項目已成功落地,擬投資4.1億元。這些項目的簽約,猶如一場“及時雨”,不僅為海西帶來了雄厚的資金支持,也激發了社會資本的參與熱情。文旅產業被注入了強大動力,仿佛裝上了一臺馬力十足的“加速器”,未來發展潛力無限。
新老項目有序銜接、穩步推進,讓海西文旅招商的“朋友圈”持續擴大,吸引了越來越多合作伙伴的目光。
宣推煥彩 營勢生輝
海西州以多元創新的宣傳營銷“組合拳”,持續擦亮文旅品牌,讓海西魅力走出高原、火遍全國,真正把“詩和遠方”變成了發展優勢。
這兩年,海西積極“走出去”拓市場,主動參加省政府組織的對口援建6省市宣傳推介活動,還精心策劃10余場“文化走親”專題推介會,通過,宣傳效果顯著——僅浙江赴青游客就超過150萬人次,相當于給海西旅游市場注入了一股“暖流”。
在“家門口”辦活動同樣有聲有色。第二屆“四省十二城”聯盟大會上,簽訂了28項合作協議,搭建起區域協同發展的“橋梁”;100余項全省冬春季旅游系列活動輪番登場,從民俗表演到冰雪體驗,場場人氣爆棚,成功把活動現場的“熱鬧勁兒”轉化成了真金白銀的旅游收入,實實在在地讓文旅產業“活”起來、“火”起來。
為了給文旅企業牽線搭橋,還組織州內企業代表“組團”參加各類展會,不僅送出3000余張景區門票(價值5.2萬元)“誠意禮”,還簽訂1000余項戰略合作協議,讓海西的景區、酒店、旅行社和各地合作伙伴“手拉手”,知名度和影響力一路飆升,真正讓海西文旅從“養在深閨人未識”變成了“天下誰人不識君”!
優服增效 譽顯績彰
海西聚焦游客體驗感和產業可持續性,打出了一套“硬監管+軟服務+強基建”的組合拳,讓文旅服務既有“力度”又有“溫度”,真正實現從“面子”到“里子”的全面升級。
公安、交通、市場監管、文旅等部門擰成一股繩,組成“聯合執法天團”,累計派出4300余人次執法人員,聚焦景區價格亂象、旅行社違規經營等突出問題,靶向整改300余項隱患,以“零容忍”態度凈化文旅市場環境,全力筑牢旅游消費安全防線。
為了給產業發展保駕護航,海西還推出《海西州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大禮包”。同時,開展“送教上門”培訓,把課堂搬到景區、酒店,手把手教從業者提升服務水平。為旅游行業的“服務員”們充電,全方位“漲知識”,讓游客感受到更貼心的服務。
同時,把“小廁所”當作“大民生”,投入1000多萬元州級財政資金,啟動景區和道路沿線廁所整治提升工程。目前,10所新旅游廁所已經完成前期籌備工作,預計6月底建成投用,讓旅途更舒心,也讓海西旅游的“細節分”直線上升!
協同聚力 興業圖強
海西州主動打破區域壁壘,以“走出去取經、手拉手發展”的開放姿態,與兄弟省市、省內城市展開深度合作,為文旅產業裝上“協同發展引擎”,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真正從“規劃圖”變成“實景畫”。
積極對接浙江、甘肅、新疆、四川等重要客源地“登門拜訪好鄰居”,不僅虛心學習景區運營、線路設計、市場推廣的“致富經”,更與各地共謀合作商機。通過“借腦借力”,為自身發展注入新點子、新活力。
在省內合作上,海西與西寧“結對子”,全力推進《西寧市海西州文旅合作共建暨高質量發展備忘錄》落地。西寧作為青海旅游“第一站”,人氣旺、交通便利;海西坐擁絕美自然風光和獨特人文資源,聯手打造“西西”景觀廊道。這就好比串起一條“旅游黃金鏈”,把西寧的客流優勢和海西的資源優勢緊緊連在一起,游客既能在西寧感受城市魅力,又能一路飽覽海西的大漠、鹽湖風光,實現了“1+1>2”的雙贏效果。通過區域間的緊密協作,海西文旅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影響力也從家門口輻射到了全國各地,真正把“單打獨斗”變成了“抱團發展”。
立足全域旅游新賽道,海西州正以“五大新篇”擘畫文旅發展藍圖:以空間重構激活資源稟賦,以產業融合釋放疊加效應,以線路串聯拓展發展半徑,以品牌共創提升市場能級,以服務升級優化游客體驗。從資源整合到業態創新,從區域協同到品牌塑造,海西正以全要素發力之勢,全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讓“祖國聚寶盆 神奇柴達木”的金字招牌在新時代綻放璀璨光芒。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
均為海西州文體旅游廣電局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