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訊(文/圖 海西融媒記者 孫丹丹)在青春的十字路口,有人選擇繁華都市,有人毅然奔赴戈壁。青海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畢業的汪世釗,懷揣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初心,來到位于柴達木盆地的青海油田井下作業公司,在基層一線書寫著屬于新時代青年的奮斗篇章。
2020年7月,23歲的汪世釗踏入茫崖市花土溝鎮。這里“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的環境,非但沒有讓她退卻,反而成為她前行的動力。老一輩石油人扎根戈壁、默默奉獻的精神,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投身石油行業的堅定決心。
初入公司,汪世釗被分配到質量安全環保辦公室。在這里,她迅速進入角色,系統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參與公司體系審核工作,白天穿梭于施工現場,敏銳地查找安全隱患;夜晚伏案整理匯總問題、跟進整改。這段經歷不僅讓她積累了扎實的專業知識,更深刻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2021年初,汪世釗主動請纓,到壓裂技術服務大隊壓裂酸化返排液處理站,一頭扎進生產一線。面對技術難題,她緊跟現場師傅,虛心求教;閑暇時間,她沉浸于專業知識的海洋,憑借不懈努力,快速掌握返排站系統的運行奧秘。憑借這股拼搏勁兒,她在轉正答辯中脫穎而出,斬獲第一名,順利進入技術組,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術員,扛起施工設計、項目研究等重任。
工作中,“認真細致做工作,勤勤懇懇干實事”是汪世釗的座右銘。面對專業不對口、業務不熟悉的困境,她始終保持謙遜態度,積極向前輩學習,將寶貴經驗轉化為實踐能力。作為基層工會委員,她熱心參與集體事務,組織豐富多彩的棋類比賽、拔河比賽等文體活動,為職工生活增添色彩;主動探望生病的員工,搭建起員工與工會組織溝通的溫暖橋梁。
在專業領域,汪世釗更是勇立潮頭。她參與設計的《柴達木盆地中淺層油藏變粘壓裂液推廣應用》《返排液處理中曝氣系統與錳砂聯合運用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等項目,憑借創新思維和扎實技術,分別榮獲井下作業公司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出色的工作表現,也為她贏得“優秀共青團員”“三八紅旗手”等諸多榮譽稱號。
從青蔥校園到蒼茫戈壁,從青澀學子到“石油之花”,五年來,汪世釗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高校畢業生的責任與擔當。在基層這片廣闊天地里,她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激勵著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絢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