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記者 玖太本 攝
海西新聞網訊(海西融媒記者 扎西措毛 玖太本)在青海湖西北岸,祁連山南麓,天峻縣如同一顆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明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近年來,天峻縣堅定不移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積極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正在這片土地上緩緩鋪展。
近日,記者驅車120公里來到海拔3900米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龍門管護站。管護站位于天峻縣龍門鄉扎瑪爾村,管護區面積達73286.75公頃,承擔著森林草原防火、野生動物監測、生態修復等工作,還協助國家公園開展巡護執法、宣傳教育等任務。
記者走進管護站時,關卻合和其他兩位管護員正在規劃當天的巡護線路和巡護內容,三人進行著詳細的分工。說話間,關卻合翻開一本巡護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記著巡護區域、巡護內容、觀測到的野生動物、地表植被情況等內容,這本日志承載著這些管護員的汗水與守護。關卻合告訴記者,他們管護站一共8名管護員,一星期一輪換,自2016年管護站成立后,他是最早一批管護員,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9年。
很快巡護任務就開始了,關卻合和其他兩位管護員背起望遠鏡、攝像機、照相機等設備,朝著茫茫草原深處出發。沿著被牛羊踩出的小徑前行,從晨光熹微到夕陽西下,他們的身影在草原上來回穿梭,腳下的路走了一遍又一遍,他們反復丈量的足跡,把日復一日的管護故事,寫進天峻縣的生態長卷里。
談及工作,管護員關卻合感觸頗深:“我們的工作就是保護好青海湖的源頭,確保這片管護區穩定可持續發展,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也是我一直堅守的責任,F在,通過一批批管護員的共同努力,管護站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野生動物越來越多,我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天峻縣自然資源豐富,是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等珍稀動物的家園,吸引了不少攝影師。本土攝影家李善元作為祁連山國家公園簽約攝影師,其作品《當媽媽說跑步前進》獲第56屆世界野生生物攝影師年賽哺乳類動物行為組冠軍,讓世界看到了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的魅力,也讓更多人關注天峻縣生態保護。
李善元稱,過去在距縣城200公里外未必能拍到野生動物,如今在縣城周邊就能經常遇到藏狐等野生動物,天峻石林更是“野生動物攝影天堂”。他還常去龍門管護站,向管護員和牧民講解拍攝技巧,同他們一起巡護、蹲守拍攝,為保護工作提供影像資料,助力以新視角守護高原。李善元告訴記者:“我拍攝這些野生動物,就是想讓大家了解高原上的動植物,還有自然景觀,通過我們的鏡頭喚起大家保護自然、熱愛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的自覺性。”
布哈河是青海湖主要補給水源,對天峻縣及青海湖流域生態至關重要。為了守護好這條“母親河”,天峻縣不僅加大生態治理項目投入,還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形成了全民護水的濃厚氛圍。
近日,記者走進天峻縣新源鎮公益林管護站和青海天峻布哈河國家濕地公園管護點,深入了解管護人員守護生態的日常工作與使命擔當。
天峻縣新源鎮公益林面積廣闊,達17.71萬畝,承擔著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對當地乃至更大區域的生態平衡意義重大。目前,天峻縣通過科學劃分區域,設立了10個管護站,安排專業管護人員,確保每一片公益林都有專人負責,這些管護人員都是當地的牧民。管護員多杰拉旦說:“我在這個管護站工作差不多9年了,每天我們都在公益林和布哈河沿線巡護,雖然很辛苦,但是看著林木青翠,布哈河一天比一天清澈,我們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這些巡護員仔細清理垃圾,密切監測公益林和布哈河水質,不放過任何可能影響天峻縣生態的細節。在大家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下,布哈河的水質顯著改善,曾經渾濁的河水如今清澈見底,周邊生態環境也日益變好。河岸邊水草豐美,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談及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天峻縣新源鎮公益林管護站站長索南才讓表示:“我們還將進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設,多角度、多方位實現對公益林的實時動態監測和智能化管理。同時,繼續與周邊社區、學校合作,開展生態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保護公益林的良好氛圍。”
離開管護站時,記者深刻感受到,正是這些默默奉獻的管護人員,用他們的堅守和付出,守護著天峻縣的綠水青山,為生態環境筑牢了堅實的屏障。
如今的天峻縣,宛如一幅靈動的生態畫卷在高原上徐徐鋪展:連綿的青山被茂密的植被覆蓋,與澄澈的河湖相映成趣,勾勒出深淺不一的青綠;各類野生動物在這片土地上自由棲息、繁衍生息;牧民的帳篷點綴在草原間,炊煙與晨霧交融,人與自然在此達成了最和諧的共生狀態,每一寸土地都散發著原始而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