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訊(海西融媒記者 吳婷婷 青普力)當新學期的晨光灑向江南水鄉與柴達木盆地時,浙江與海西兩地的校園里,一場跨越山海的“開學第一課”溫暖啟幕。兩地師生通過云端連線,在愛國主義教育、科技探索與文化傳承的交融中,共同種下新學期的希望種子。
“同學們好!”
“老師好!”
新學期的鐘聲在德令哈市第一中學敲響,孩子們朝氣蓬勃,八年級一班的教室里,一場意義非凡的“開學第一課”正拉開帷幕。
德令哈市第一中學專職副書記、道德與法治教師段成霞以《山河已無恙 吾輩當自強》為題,為學生們上了生動的開學第一課,為學生們種下愛國與奮斗的種子。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浙江省,多所學校的教室里,師生們也同步沉浸在這堂跨越山海的課程之中,共同奏響新學期的奮進樂章。
這是9月1日,浙江省與海西州兩地師生通過“云端聯課”形式共同開啟新學期第一課,以“銘記歷史、感恩奮進新征程;薪火相傳、同心共筑中國夢”為主題,開展的一場跨越兩千多公里的教育對話。
從錢塘江畔到昆侖山下,這場跨越山海的開學第一課,不僅是一次教育創新的實踐,更是一曲民族團結的贊歌,是浙江與海西師生共繪新時代“教育共富”畫卷。“這次的開學第一課由浙江和海西的優秀教師精心準備,圍繞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及走進人工智能時代等主題精心備課,通過互聯網和數字技術,讓優質的教育資源普惠共享,助力服務海西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動構建跨省域的教育共同體。”第六批浙江援青教育領隊、州教育局副局長李海峰說:“這也是浙青兩地首次組織這樣的活動,重溫偉大歷史,感悟命相通、運與共,厚植師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第一課教育引導師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促進交往交流,心相通、情與共,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引導師生爭當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的生力軍、主力軍和先鋒力量;推進好課共享,感受教相通、育與共,推動共同服務師生成長進步。”
“同學們,當我們站在德令哈這片土地上,享受著和平與安寧時,可曾想過,這‘山河已無恙’是多少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看完視頻,你們有何感想呢?”段成霞目光堅定,掃視全場。
“我們需要銘記歷史,更要奮發努力……”
王嘉旭同學略帶思索,緩緩站起且鏗鏘有力地回答到。
段成霞認為,思政課不能只是書本上的字,我們既要講透“大歷史觀”,又要扎根“小地域情”。她說:“今年的新學期開學,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我講這一課,是希望孩子們可以以抗戰精神為指引,在學習中錘煉本領、在實踐中勇挑重擔、從書本上汲取知識、從實踐中感悟精神力量。希望開學第一課能讓孩子們有所感悟和收獲,也希望孩子們能以實際行動詮釋作為新時代青少年的模樣。”
從科技前沿到文化深處,浙江與海西,這堂跨越山海的開學第一課,以多元形式詮釋了教育的溫度與力量,更是浙青兩地教育協作的深化。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讓兩地的師生能夠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共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熏陶。
千里同屏話成長,兩地師生共寫“開學第一課”溫情答卷。在浙江省各學校的教室里,同學們滿懷期待地看向大屏幕。屏幕那端,段成霞老師面帶微笑,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溫暖,屏幕這端,孩子們認真聆聽,盡管相隔數千公里,但現代科技打破了空間的壁壘,讓兩地師生得以齊聚一堂,共同開啟這場紅色教育之旅。
這堂開學第一課讓德令哈市第一中學學生王嘉旭深受啟發,他說:“在這里,我感到十分自豪,但也為逝去的同胞感到無比悲痛。身為華夏兒郎,我們應該勤奮刻苦學習,以努力構建祖國未來,以知識構筑堅強后盾,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浙江開學第一課,開課。”在德令哈市民族學校,孩子們身著色彩鮮艷、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帶著對新學期的憧憬與期待,共同迎來了由浙江老師精心準備的開學第一課。“很高興和大家一起討論,走進人工智能時代……”
屏幕那頭,浙江老師親切的笑容瞬間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德令哈市民族學校的孩子們仿佛置身于浙江的課堂之中。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老師首先展示一段浙江城市中人工智能應用的視頻,孩子們看得目不轉睛,不時發出驚嘆聲。
德令哈市民族學校六年級學生文德斯說:“今天,我聆聽了浙江開學第一課,感觸很深。這堂課點燃了我對科技的熱情,我意識到要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未來爭取為科技發展添彩,讓生活因科技更美好。”
這堂跨越千里的開學第一課雖結束了,但它在孩子們心中留下的影響卻久久不散。下課后,孩子們還圍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人工智能和自己的夢想。他們互相交流著從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分享著對未來的期待。這堂由浙江老師帶來的開學第一課,就像一顆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文化交流、理想信念的希望之花,將在未來的日子里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隨著下課鈴聲響起,這場跨越山海的開學第一課已結束,但兩地的教育故事才剛剛拉開序幕,這既是跨越山海的情誼,更是共筑民族團結之花的生動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