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杭州訊(海西融媒記者 吳婷婷 李穎紅)當AI的理性與高原的浪漫相遇,當代碼的節奏與詩歌的韻律共鳴,9月10日,“數字詩境·海子重生——當AI遇見高原的詩與遠方”專場座談在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舉行。
來自文學、科技、文旅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詩人及媒體代表齊聚一堂,通過主旨報告、圓桌對話等形式,共同探討AI技術如何賦能高原詩歌傳承,推動傳統文化與數字時代的深度融合,展開了一場跨越技術與人文學科的深度對話,呈現了一場科技與人文交織的思想盛宴,以海子為詩歌紐帶,探索“AI+詩歌+文旅”的創新模式,助力德令哈打造“數字詩城”文化品牌,為全球詩意棲居者提供新的精神坐標。
州委常委、德令哈市委書記眭曉波為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吉狄馬加頒發德令哈市海子詩歌館榮譽館長證書,活動中,為安慶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詩歌研究會特約顧問金松林頒發德令哈市海子詩歌研究會特約顧問證書。
以數字之名,喚醒高原詩意。德令哈,這座因海子《日記》中“今夜我在德令哈”而蜚聲詩壇的高原小城,正站在數字文化創新的前列。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吉狄馬加說:“海子詩歌季是第一次在杭州舉行,具有特殊意義,因為有詩歌和藝術,讓兩地距離變短,也更好地讓詩歌滿足公眾需求。在文旅融合中發揮好詩歌的作用,海子詩歌季要堅持做下去,需要更多詩人去寫海西,希望這個活動越辦越好,每一次都注入新的內容,煥發新活力。”
AI寫詩,高原作答,現場發布海子數字形象,實現了對詩人海子外貌、聲音與創作思維的“數字轉生”。當海子的聲音在錢塘江的潮聲中回蕩,當海子的詩句與戈壁的風交織。海子胞弟查曙明說:“海子AI數字人的生成,活化了海子的詩歌遺產,同構了海子的詩歌意象。海子的詩歌,有了數字時代的新的表現形式,能吸引更多青年讀者關注海子的詩歌,關注一些經典詩歌。”
此外,還舉行了“詩行金色世界·筆耕詩畫江南”青少年詩歌共育計劃,“詩畫德令哈·浙傳創享”文創文旅產業合作計劃簽約。專場座談在舞臺劇《我詩歌中的金色世界》中落下帷幕。
從海子的手寫詩稿到AI生成的動態影像,從草原盡頭的孤獨吟唱到元宇宙中的全民共創,德令哈正以數字為筆,重新書寫“詩與遠方”的當代定義。這場座談不僅是一次技術的展示,更是一場關于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深刻思考——在數字時代,詩意從未遠去,它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照亮人類的精神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