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訊(海西融媒記者 馬蘭花 查意如 肖雨欣)近日,海西州融媒會客廳邀請海西州農牧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倪關英,格爾木億林枸杞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唐興海,青海云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馬沙力海3位嘉賓,通過嘉賓的視角,了解枸杞的史詩,看它如何以小小身軀,撬動海西經濟社會發展的星辰大海,在高原戈壁書寫“戈壁變金山”的綠色奇跡。
記者:枸杞是柴達木盆地的“生態衛士”,更是富民強州的“金豆豆”。倪主任,近年來,圍繞品質提升、品牌建設、精深加工等方面,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支持政策。請您為我們講一講具體出臺了哪些政策?這些政策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倪關英:我們制定出臺了《海西州扶持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加強枸杞質量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還有《全域打造柴達木綠色有機枸杞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目前正在制定《枸杞產業發展規劃》。核心就是全力打造柴達木有機枸杞種植基地,樹立國際一流的綠色有機枸杞產業標桿。
記者:倪主任,您覺得這些政策紅利,具體應該通過什么樣的路徑,真正轉化到企業“摸得著的增效”和農戶“摸得著的增收”呢?
倪關英:第一,壓實責任,我們制定出臺了責任分工和任務清單;第二,落實資金,2024年我們爭取了1億元中央枸杞產業集群資金,2025年省級投入了1億元,州級落實了專項資金1.35億元,從資金方面提供保障;第三,加強項目建設,從強鏈、延鏈、補鏈的角度出發,把項目精準立項;第四,加強監督和調度,確保各項補助和項目能落到實處。
記者:柴達木枸杞在高值化利用和精深加工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突破。您能不能為我們揭秘一下“鎖鮮技術”這項技術神奇在哪里?
倪關英:枸杞鎖鮮是一項創新技術。傳統的枸杞制干,在烘干過程中需要加入食用堿,且高溫會破壞枸杞表面的蠟質層,這樣一來,枸杞的質量會下降、營養物質會流失,還容易變質。而鎖鮮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基本上保留了鮮果所有的營養成分,還能保持鮮果的色澤,這也確保我們能通過鎖鮮技術,將枸杞打入中高端市場。
記者:枸杞渾身是寶,請倪主任簡單介紹一下。
倪關英:柴達木枸杞生長在高原高海拔、晝夜溫差大、干旱的特定條件下,含有豐富的活性物質,主要有枸杞多糖、類胡蘿卜素、黃酮類化合物、甜菜堿和多種氨基酸、大量微量元素等。
記者:近年來,我州不斷加大枸杞產品研發力度,枸杞產品也逐步走向國際舞臺。格爾木億林枸杞開發有限公司近年來大力發展枸杞種植業,走出了一條“科技賦能、品質至上”的現代化農業發展之路。唐總您能不能說一下,當時為什么會把海西地區作為種植高品質枸杞的理想產地呢?
唐興海:我們當時選地時,主要考慮了種植農作物的6個核心要素:水、肥、土、氣、溫、光。其中,溫和光是海西獨有的氣候特征——海西高海拔、溫差大,晝夜溫差能達到20度以上,且年光照時間超過3300小時,這些都是種植高品質枸杞的優質條件。剩下的4個要素,就需要我們主動解決。比如水,首先找了未被污染的水源,昆侖山雪融水完全符合要求;土壤方面,輕沙壤土適合枸杞種植,因為枸杞喜水但不耐水,水分過多容易得根腐病,所以我們專門選擇輕沙壤土地;肥料方面,海西作為四大牧場之一,牛羊肉有機認證對草場要求高,草場上的有機羊糞,施到地里就是優質肥料。把這些條件整合起來,海西柴達木就成了最適合種植高品質有機枸杞的地方。
記者:作為海西特色農產品出口龍頭企業之一,貴公司連續多年枸杞出口量位列青海省第一,產品還獲得了中國、美國、歐盟的有機認證。請問唐總,枸杞產品要達到有機出口標準,需要滿足哪些具體要求?
唐興海:歐盟標準較高,從種植開始就會檢測土壤和水源;種植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和農藥,必須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基礎,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同時,禁止使用轉基因產品,這一點在歐盟和國內都是明確禁止的,因而在加工過程中,我們都禁止添加任何添加劑,包括后期的枸杞輻照技術也不允許使用。
記者:貴公司的枸杞主要出口到哪些國家和地區呢?
唐興海:主要出口到歐洲,以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這幾個國家為主。法國對枸杞食品的標準要求特別高,不過他們對品質要求高,我們在價格上也能提出更優的條件。所以客戶提的要求越高,我們達到標準后,單價相對也能更高。比如出口前,除了土壤、水源檢測,客戶還會對我們的枸杞葉子、鮮果、制干過程中的半成品,以及包裝好的成品進行4次檢測。檢測內容主要包括600多項農藥殘留、二氧化硫、重金屬,還有黃曲霉毒素等。這些指標必須同時符合中國有機標準和歐盟有機標準,我們才會進行各類包裝,再發往世界各地和國內各個省份。
記者:海西州聚焦打造“柴達木全域綠色有機枸杞種植基地”這一亮點,不斷發展壯大枸杞產業,對此您有什么好的意見建議?
唐興海:從發展角度看,我認為主要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是進行深度科研投入,企業應該加大與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比如共同解決綠色有機全域防控技術、節水灌溉技術,同時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二是加大宣傳力度,我們的枸杞基地基本都在昆侖山腳下,所以可以依托昆侖山文化,打造“昆侖山下好枸杞”的品牌形象,讓消費者形成“昆侖山下的枸杞就是有機、高品質、凈土產品”的認知,打好“高原牌”。當然,這需要政府的引領和指導,企業是第一責任人,要保證枸杞的安全和品質。企業要做的就是種好枸杞,再在政府的引領下做好對外宣傳,讓整個柴達木枸杞以高品質走向世界,這樣才能讓枸杞產業真正發展壯大。
記者:馬總您當時為什么會選擇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與枸杞為伴呢?很多大學生畢業后,都會選擇去北上廣這樣的大都市發展,您當時怎么會想到回家鄉種枸杞呢?
馬沙力海:我之前在北京、深圳工作時,發現身邊很多人都在用保溫杯泡枸杞,當時我就想到,家鄉這邊也有枸杞,可以試著自己賣枸杞。既能掙錢,還能為家鄉做點事,初衷其實就這么簡單。但回來后才發現,這需要很多資質,沒有資質根本做不成規模?紤]到州農牧局對各類企業的情況最清楚,我們第一時間找了州農牧局,他們給我們引薦了云境公司。云境在海西扎根時間久,有一定知名度,而且從種植、加工到銷售,擁有成熟的全體系流程。機緣巧合下,讓我和王總一起做起了枸杞生意。
記者:馬總您覺得,面對琳瑯滿目的枸杞產品,海西州最大的優勢在哪里?
馬沙力海:最大的優勢,我覺得是產地優勢。讓他們先了解海西,再跟他們介紹我們的枸杞,他們才會更加認可柴達木的枸杞。同時,我們要做好品質,不能一味地“卷價格”——價格戰是沒有優勢的,只有堅持做品質、用品質和服務贏得市場,才是關鍵。
記者:那您覺得,在電商平臺中,柴達木枸杞怎么做才能發展得更好?能提一些寶貴的意見建議嗎?
馬沙力海:首先,對于柴達木枸杞,我覺得還是要堅持走品質路線。其次,加大宣傳“神奇柴達木”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不管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都一定要愛護“神奇柴達木”的金字招牌。
記者:最后一個問題,請三位嘉賓用最簡短的話語,描繪你們心中柴達木枸杞產業未來最關鍵的一個字。
倪關英:我覺得是“牌”——把“神奇柴達木”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打造成消費者心中“高品質枸杞”的代名詞。
唐興海:我覺得是“質”——對于企業來說,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也是“神奇柴達木”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根”。
馬沙力海:我覺得是“新”字——新農人、新思想、新技術,才能讓這個產業永葆青春。
記者手記:
一個“牌”、一個“質”、一個“新”,這三個字精準勾勒出柴達木枸杞產業未來的光明前景。在今天的會客廳中,我們看到了青春的力量在紅土地上綻放,看到了科技的標準讓品質騰飛,更看到了電商的“魔力”讓高原珍寶連接世界。我們相信,柴達木枸杞這顆“高原紅寶石”,必將迸發出璀璨奪目的光芒,照亮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