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üと巳請罂蛻舳擞浾 邢生祥 通訊員 宋香凝 李夢澤)初秋時節,正是青海油田穩產上產的黃金攻堅期。近日,在采油三廠花土溝油田南部的山巒間,抽油機沉穩運轉的轟鳴聲劃破曠野,新投產的S1-29-1下向井傳來捷報,實現連續穩定日產油4.6噸。這片曾被視作“硬骨頭”的淺部層系斷塊區,開出了穩產上產的新“枝丫”。
作為老油田增儲上產的關鍵區域,花土溝油田南部淺部層系斷塊區的地質條件曾讓技術人員屢屢碰壁。這里斷層交錯切割,砂體像被打碎的瓷片般零散分布在地下。
“老井產出情況差異大,平面非均質性強,總找不到規律,就像在迷宮里摸黑走路一樣。”花土溝項目組組長劉震英盯著構造井位圖,指尖劃過密密麻麻的斷層線,語氣里滿是攻堅的決心,“大家都覺得這里構造不清晰、含油面積小,我們必須要找準靶心,打出高產油!”
黃金季的鏖戰,拼的不僅是技術,更是耐心。采油三廠花土溝項目組帶著巖心樣品、測井曲線和構造模型,一頭扎進辦公室,開始一點點“拆解”斷塊構造。白天,他們對著巖心觀察儲層特征,逐段分析測井數據;夜晚,圍繞構造模型反復推演,將單井斷點重新組合比對。
終于,一條關鍵規律浮出水面:這片區域的斷層并非無序雜亂,兩條北西向斷層如同天然屏障,在地下形成了對油氣富集較為有利的“夾持區”。
“你看這里的砂體分布,斷層剛好擋住了油氣運移的路徑。就像給油氣建了個儲油艙,只要找準位置,就能見效益。”采油三廠總地質師房國慶指著儲層剖面圖說,語氣里難掩興奮。
為了驗證這一發現,技術人員馬不停蹄地與40余口鄰井資料進行逐一比對。S1-29-1下向井的巖心孔隙度、滲透率、感應電阻率等各項數據與斷層夾持區高產措施井的物性、含油性特征完全吻合。
“從砂體精細刻畫到斷層封閉性評價,再到流體關系變化推演,每個環節都得摳到極致,每一分努力都不能白費。”劉震英翻開標注得密密麻麻的工作筆記,紙頁上的每一道痕跡,都是攻堅的印記。
當S1-29-1下向井開井后,顯示含水率持續低于10%、產液穩定在5立方米時,攻堅得到了最有力的回報。這口井的成功,不僅與去年深部層系邊部S6-5-5向井的優質壓裂效果形成呼應,更清晰勾勒出花土溝油田南部斷塊區“斷層夾持控藏”的規律,同時也指明了滾動擴邊的方向。
“這么來看,老資料勾勒出的含油面積還不止于此,咱們的東南部還有擴邊建產的希望。”劉震英在地質構造圖上圈出一片區域,眼中閃著光。
高原戈壁的風掠過井場,抽油機的節奏沉穩有力,仿佛在為黃金季的鏖戰喝彩。采油三廠技術人員用智慧破解了油藏密碼,在復雜斷塊的“迷宮”里破開迷霧,不僅為花土溝油田的增產上產注入強勁動力,更給老油田的持續發展找到了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