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訊(文/圖 海西融媒通訊員 楊繼明)近年來,柴旦村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區位與資源優勢,探索出一條特色鮮明的發展路徑,實現了村莊“顏值”與村民“收入”雙提升。
柴旦村地處青甘大環線核心樞紐位置,與翡翠湖、水上雅丹等4A級景區緊密相依,坐擁得天獨厚的旅游區位優勢。立足這一核心資源,該村將民宿產業定位為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精準引導村民盤活閑置民居資源,因地制宜打造兼具地域特色與人文溫度的精品民宿。
截至目前,全村89戶村民中已有78戶深度參與民宿產業,參與率高達87.6%,可提供標準化床位800張,形成了規模效應顯著、特色辨識度高的民宿產業集群,為承接區域旅游流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筑牢了堅實基礎。
達布西力圖是柴旦村發展民宿產業的引領者。作為前任村支書,他率先垂范投身民宿創業。在他的示范帶動下,村民參與民宿產業的熱情迅速高漲,形成“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的良好發展態勢。
為推動民宿產業規范化、規;l展,村里專門成立民宿管理委員會,通過集中代辦營業執照、統一制定服務標準等舉措,為村民掃清經營障礙。如今,達布西力圖經營的民宿小院已成為當地特色樣板——設施配套完善、客房潔凈雅致,憑借優質服務與獨特風格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來,年營收穩定可觀,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生動范例。
隨著柴旦旅游季熱度持續攀升,為推動民宿產業從“有”向“優”升級,柴旦村創新構建“村委會+企業+牧戶”協同發展模式,以專業化路徑賦能民宿品質提升。該村精準引入專業旅游管理企業,一方面為村民開展定制化經營管理培訓,從服務標準、運營邏輯等維度夯實產業根基;另一方面依托互聯網矩陣拓寬宣傳邊界,通過精準營銷放大民宿品牌影響力。在這一模式帶動下,今年旅游季,柴旦村民宿累計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帶動200余人實現就近就業,戶均增收達2萬元,實現了產業效益與民生福祉的同步提升。
除民宿產業外,柴旦村更以“資產外包、資源流轉、股份合作”為創新路徑,精準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鄉村經濟注入多元活力。柴興合作社便是這一發展模式下的標桿范例。
合作社負責人傲日格力立足本地資源,以全產業鏈思維整合養殖、屠宰、加工、銷售各環節,構建起閉環式產業體系;同時推動品牌化發展,成功注冊“柴旦商標”,并借助互聯網電商平臺打通全國銷售渠道,讓本土特色產品走向更廣闊市場。2021年,合作社進一步延伸產業價值鏈條,創新打造“民族風情園”項目,以牧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形態,開辟出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賽道。
在產業發展與生態改善的協同推進中,柴旦村始終將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石工程”,以長效治理夯實發展根基。該村深度踐行“千萬工程”理念,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建立常態化保潔機制,累計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60余次,實施植樹綠化等生態修復行動,實現村容村貌的持續煥新;同時,進一步升級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網絡,以硬件提質為游客體驗賦能。
如今的柴旦村,平坦通衢縱橫交織,綠蔭廣場生機盎然,特色蒙式民宿錯落有致,已然成為青甘黃金旅游線上一張亮眼的生態人文名片。柴旦村將進一步深挖蒙古族特色文化內涵,打造多業態融合的旅游矩陣,推動鄉村振興事業向更高質量、更富活力的新階段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