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融媒記者 孫丹丹 攝
本報上海訊(記者 孫丹丹 張萍) 當昆侖雪水邂逅黃浦江潮,高原純凈與都市時尚便撞了個滿懷。9月17日晚,“昆侖圣果·滬上鎏金”2025青海省海西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推介暨柴達木枸杞鮮果品鑒會在上海環球港熱力啟幕。這場跨越萬水千山的盛會,為“高原紅寶石”柴達木枸杞鋪開了對接長三角高端市場的璀璨之路。
本次活動由海西州農牧局主辦、海西州農牧特色產業指導服務中心承辦,上海超市、物流、貿易、餐飲等領域的采購經理、企業高管等行業精英齊聚一堂。愛奇藝、網易、騰訊等視頻媒體現場采風,環球資訊、直播中國及本地美食網紅同步直播,吸引了數十萬網友在線圍觀;央媒、門戶、行業地方及自媒體等近80家機構全程追蹤報道,讓高原珍果的魅力傳遍全網。
隨著現代舞《紅與白》的靈動身姿,盛會正式拉開帷幕。舞臺上躍動的“紅”,恰似柴達木盆地2800米海拔之上、3000小時日照淬煉出的枸杞艷色;純凈的“白”,宛若守護其有機本質的高原鹽湖,瞬間將現場觀眾帶入枸杞的生長秘境。
“上海始終以開放姿態擁抱高品質消費品,柴達木枸杞的生態稀缺性與產業價值,正是上海市場渴求的品質標桿!”上海連鎖經營協會副會長喬斌表示,協會組織企業深度參與,正是看中枸杞“可鮮食、可深加工、可文化賦能”的多元潛力,期待見證這顆紅果從高原田間走上上海貨架。
“紅動黃埔”啟動儀式掀起全場高潮:滬青兩地領導傾注“昆侖雪水”與“黃浦江水”,交融的水流觸發光影特效,象征柴達木枸杞產業的“生命之樹”應聲生長、紅果滿枝,生動詮釋了高原珍品在上海沃土扎根結果的美好期許,現場掌聲與贊嘆聲此起彼伏。
“這顆‘高原紅’是海西的‘生態徽章’,更是‘產業脊梁’!”海西州農牧局相關負責人在致辭中,勾勒出農畜產品發展的宏大藍圖。柴達木枸杞根植“世界四大超凈區”,以196.75億元的品牌價值斬獲國家地理標志,更以占全國九成以上的有機出口量躋身中歐地標互認名錄。此次攜鮮果及深加工產品赴滬,既是奉上“高原本味”,更意在打通“田間到餐桌”全鏈通道,借上海國際窗口讓高原好物對接全球市場。
海西州農牧局信息中心負責人展開深度推介:海西州坐擁“凈空、凈水、凈土”與富硒資源,構建起“5+5+N”產業體系:43萬畝枸杞種植基地中20萬畝獲綠色有機認證,年產量穩居全國首位;343家加工企業開發出枸杞酒、駱駝奶制品等500余種產品,94家企業的395種優品入選“神奇柴達木”優品庫。
海西州農牧特色產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崔文彥揭秘了“品質密碼”:“柴達木枸杞顆粒達國標特優級,百粒重達35.37g,氨基酸、多糖等營養成分豐富,長期食用可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是名副其實的健康珍品。”
文化交融的精彩貫穿活動全場: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奏響高原的遼闊蒼勁,隨后與薩克斯合奏的《上海灘》,讓草原韻律與都市旋律完美共鳴;米其林廚師現場解讀枸杞與本幫菜的創意融合,將高原風味注入海派佳肴;枸杞系列產品展示、十尚樂團唱響《我愛你中國》,更讓生態情懷與家國熱忱深深扎根人心。
活動還為上海望庭閣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授牌,標志著滬青兩地企業合作正式落地。
當弦樂版《藍色多瑙河》的旋律漸歇,品鑒環節成為嘉賓們的“打卡熱點”:冷鏈空運的枸杞鮮果鮮甜多汁,枸杞原漿、枸杞酒等深加工產品風味各異,茶歇臺的融合美食香氣四溢。嘉賓們圍聚展臺、邊嘗邊談,與產地企業代表面對面洽談合作,現場商機涌動。“認準‘神奇柴達木’標識!”成為現場嘉賓牢記于心的“品質暗號”。
隨著這場集品鑒、交流、文化于一體的盛會圓滿落幕,柴達木枸杞的滬上之旅正式啟程——這顆承載著高原匠心與生態價值的“紅寶石”,正借此次盛會東風,走進更多滬上市民的生活,更讓滬青協作的果實愈發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