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聞網訊(海西融媒記者 吳婷婷)近日,依托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建設的自然資源部青海木里天然氣水合物與凍土環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木里野外站”)相繼完成蒸滲儀、鐳氡分析儀、大氣水汽同位素廓線分析儀、GNSS水汽綜合監測站和熱通量及水熱監測系統等5套國際先進觀測設備的安裝調試。
本次設備緊密圍繞國家“雙碳”目標,重點強化凍土、水合物變化過程與水汽相互關系的觀測能力,提升對凍土碳水循環過程的綜合觀測和評估水平。
新設備功能覆蓋多個關鍵領域:蒸滲儀用于監測高寒草地與裸土的蒸散發量,助力生態脆弱區水循環研究;鐳氡分析儀可對水體和沉積物中的鐳、氡同位素開展長期監測,為評估構造活動對天然氣水合物穩定性和碳通量的影響提供數據支撐;大氣水汽同位素廓線分析儀可原位獲取蒸散發水汽同位素數據,揭示其組成特征及其來源;GNSS水汽綜合監測站能夠實時監測大氣水汽含量,通過捕捉衛星信號實時反演大氣水汽含量分布及動態變化,為氣象與氣候研究提供高精度數據;熱通量及水熱監測系統則用于長期監測淺層土壤至低空大氣的環境參數變化,支撐凍土水熱運移與水合物演化機制研究。
通過此次升級,木里野外站初步構建起覆蓋“淺地表—地面—大氣”的水汽立體觀測網絡,將進一步推動高原碳循環、水循環與天然氣水合物演化耦合關系研究,為國家“雙碳”戰略目標與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撐。